荆防颗粒历史沿革
来源:未知 作者:九寨药业中江基地质量部 发布时间: 2022-05-10 856次浏览

  荆防颗粒组方来源于古代抗疫名方荆防败毒散,采用现代制药工艺提取浓缩而成的中药成方制剂。

  荆防败毒散出自明代张时彻所著《摄生众妙方》,张时彻[1500-1577]年,明诗文家、学者、医士,字维静,号东沙,浙江宁波府鄞县张家潭村人,嘉靖二年进士,官至兵部尚书;《摄生众妙方》刊于1550年,该书汇辑诸方分为通治诸病、危病、补养、诸风、伤寒、感冒等47门,各门因病证列举有效成方。

  荆防败毒散源自人参败毒散加减而成,去人参、生姜、薄荷加“祛风邪、散瘀血、破结气、消疮毒”的荆芥和“治风通用药”防风而成。

  人参败毒散出自宋代官方药典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长于治疗疫病;原书记载:“治伤寒时气”;

  明末清初医家喻昌在其《医门法律》中指出:“昌鄙见三气门中,其功之著也。”提出人参败毒散诸药辛平,乃“治疫第一方”,可称为“活人败毒散”。

 《古今医统大全》称其为“瘟疫通治剂”。

 《瘟疫论》中记载“时疫贵解其邪热,而邪热必有着落。方着落在肌表时,非汗则邪无出路,故汗法为治时疫之一大法也,辛凉发汗,则人参败毒散、荆防败毒散之类是也。”

  荆防颗粒处方原歌诀为“荆防败毒草苓芎,羌独柴前枳桔同;疮疡痢疾表寒

证,散风祛湿功效宏”;故该方由荆芥、防风、羌活、独活、川芎、柴胡、前胡、桔梗、茯苓、积壳、甘草组成,与古方药味及配比均 保持一致,对外感风寒湿邪、时疫风寒袭表证的疗效得到历代医家的认可。



  组方分析 

  方中荆芥辛微温而发散,善散风解表:防风辛散甘缓微温,为治风通用药,善祛风胜湿、发表止痛。二者相须为用药力更强,治外感风寒或兼湿邪者功著,故为君药。

  羌活辛温苦燥,主入膀胱经,善除在上在表之风寒湿邪:独活辛散苦燥,主入肾经,主散在里在下之风寒湿邪:两药相合,既解表散寒,义散一身上下之风湿,通利关节而止痹痛。川芎辛温行散,善活血行气、祛风止痛。三药合用,助君药散风寒、祛风湿、止痹痛,故为臣药。

  柴胡苦泄辛散微寒,善解表退热:前胡辛散苦泄微寒,善疏风宣肺:桔梗辛散苦泄而平,善开宣肺气、祛痰止咳:茯苓甘淡渗利而平,善键脾利湿:枳壳苦泄辛散微寒,善理气行滞,气畅则湿散。五药合用,可助君臣药解表散寒、祛风胜湿、止痛,故为佐药。

  甘草甘平,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

  诸药配伍,辛温燥散,共奏解表散寒、祛风胜湿之功,故善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。

  荆防颗粒功效为解表散寒,祛风胜湿主治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,症见头身疼痛、恶寒无汗、鼻寨流涕、咳嗽。


  本方药理作用较为广泛,但最主要的还是用于外感风寒,挟湿挟痰的表证;以恶寒发热,头痛身痛,胸闷咳嗽;痰多色白,舌苔白腻,脉浮者为应用指征;若非外感风寒湿邪,寒热无汗者,亦不宜服。

  本方因有败毒消肿作用,故又用于疮肿初起,红肿疼痛,恶寒发热,无汗不渴,而见风寒湿表证者。

  现代临床用本方治疗感冒、流感有良效。也用于治疗皮肤病、腮腺炎、骨槽风、乳房肿块等疾病。

  荆防颗粒可以作为疫病群体性预防用方,虽然没有临床研究开展,但历经千年的实践,疗效已经深入民心,该方是治疗瘟病初起的良药;对各类疫毒邪气所致的疾病初起阶段均有良好效果。

  参考文献:

  百度百科、明代张时彻所著的《摄生众妙方》、北宋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  胡杰,赵琰,屈会化. 荆防败毒散与疫病防治[N].中国中医药报, 2020(07).

  黄煌.基于经方医学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考[J].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,2020,36(02):152-156.


最新动态

——

Copyright ️️ 2021, 备案号:蜀ICP备2022021177号-1 ,All rights reserved  版权所有九寨沟天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    本网站未发布麻醉药品、精神药品、医疗用毒性药品、放射性药品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   

本网站不涉及药品交易,不撮合药品交易,不发布麻醉药品、精神药品、医疗用毒性药品、放射性药品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

药品监管部门提示:本网站展示的药品请到实体药店购买,如发现本网站有直接或变相销售药品行为,请拔打12331举报,举报查实按规定予以奖励

《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》编号:(川)-非经营性-2024-0076